推广 热搜: 聚氨酯  活塞连杆部件  冷冻冷藏  接触器  铜管  能量调节装置  电磁阀  制冷剂  交通  继电器 

使用不当造成紫铜烘缸爆炸案例分析

   2021-02-19 子琪126
核心提示:1986年2月1日,湖北省江陵县某人造鹿皮厂发生紫铜烘缸爆炸,死亡3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1986年2月1日,湖北省江陵县某人造鹿皮厂发生紫铜烘缸爆炸,死亡3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一)事故经过

    江陵县某人造鹿皮厂是个小型镇办集体企业,1986年2月1日下午该厂植绒车间上早班的工人快下班了,烘缸和植绒生产线与往常一样还在不停地运转着。突然间,一声闷响,烘缸爆炸了。该烘缸是郑州某纺织机械厂制造的,规格为01500 mm × 1400 mm.外壳系由一块3 mm厚的紫铜板圈制焊接的,两端与端盖的连接由热压固定。爆炸时,烘缸壳体沿纵向焊缝撕开,被抛出4m多远。强大的气浪把操作平台全部摧毁;烘缸上方的5块屋面预制板被掀开,其余大部分被震动脱缝;740㎡的车间80%的门窗被汽浪冲毁,其中一扇窗门飞出70 m远;生产中的物料被散落整个车间。现场的2名死者,一个被汽浪冲至3m多高,15 m远处的车间摇窗上挂着,另一个则被汽浪冲出窗外(通过铁栅)17 m远处,其惨状不堪目睹。另外,还重伤2人(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于2月3日下午死亡),轻伤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压力容器

    (二)事故原因分析

    (1)领导无知蛮干、忽视安全生产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1983年11月,该厂转产后,四名厂级领导主要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工作热情和感性知识指挥生产,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知识一无所知。原来,第一条植绒生产线上安装的是一台造纸厂用的铸铁烘缸,因其耐压性能较好,所以在0.4~0.6 MPa的蒸汽压力下,使用了两年多没有出什么问题。1985年9月,厂里决定上第二条植绒生产线时,几个领导只考虑到紫铜烘缸价格便宜,重量轻、传热快、平整光滑,根本没有考虑它的承压性能如何,就从沙市印染厂购回了三个。在一无图纸资料,二无使用说明书,既不了解设备的性能,又不参观学习的情况下,就盲目同意按第一条植绒生产线上铸铁烘缸的使用条件和安装方法,进行安装后便投入了生产。

    (2)设备安装错误,生产管理失调,这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这台只使用了4个多月的烘缸,为什么会爆炸呢?事故发生后,通过调查了解才知道该烘缸的工作压力是0. 15 MPa(这是同类型号设备操作规程中规定的工作压力),而该厂锅炉房送出的蒸汽压力为0.4~0.6 MPa,显然大大超过了该烘缸的允许限度。错误的是,该厂没有在蒸汽管道上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安装减压阀、压力表和安全阀,而仅装一个截止阀起供、停汽的作用。在生产管理上,也没有合理的操作规程,烘缸的温度全靠工人用手摸和开关闸阀来控制,所以在生产中闸阀时开时关(厂里规定15 min开关一次),致使烘缸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焊缝金属易于疲劳,在长时间超压运行的情况下.缸体沿纵向焊缝突然撕开,发生了爆炸。

(3)干部和工人缺乏基本的安全技术教育,这是酿成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该厂转产以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条件都起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没有相应跟上,所以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很差。由于该厂是两班制生产,后夜班间歇,因此,烘缸内冷凝积水是不可避免的。按一般常规,间歇后生产,应首先排除缸内的冷凝水,然后再供汽升温。但是该厂没有制定排放冷凝水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操作工人又不知道为什么要排除和怎样排除冷凝水。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资料推算,爆炸前缸内积水约有0.7t左右,爆炸时,正是这些缸内的饱和水瞬间汽化,体积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爆炸的杀伤和破坏程度。否则是不会有如此惨重的损失的。

    (三)事故教训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按有关规定要求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杜绝无知蛮干,才能减少责任事故。

    (2)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和生产工艺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指导工人操作。

    (3)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该熟悉压力容器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并经国家质4技术监督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制冷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制冷资讯
点击排行